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

[BB] 初次登上 Taiwan I 聯

從 賽季14 末期開始、歷經 12 個賽季的浮沉,在全球知名贊助商 FNATIC 的冠名支持下,終於闖入了台灣頂級聯賽。


從剛進入BB世界連 2 季升聯到 II.4 定居之後,升聯之路是如此遙不可及,最後決定大破大立,在 賽季23 故意降聯、同時培育農場最強內線 Patrik Richtářík (請參考 [BB] 重建主力介紹 中鋒篇 ),賽季24 迎來 U21 的主力內線 Yu Kit Seng、賽季25 補上替補內線 Fang Tien Zu ,拼成衝擊 I 聯的 3 人內線組合,在 Patrik Richtářík 成為完全體的 賽季26 補上最後一個奪冠拼圖、奧地利國家隊替補小前鋒 Markus Seiler,達成衝聯薪資結構 15/35 法則*註1 的理想配置,也幸運的於 賽季26 拿下 II.3 冠軍!



以下簡短整理幾個升聯的關鍵點:

1. 同聯盟競爭者少 (天時)
剛好強的上季就升聯或是這季沒有要拼,趁競爭者減少的時間補一發衝上去。

2. 掌握主場 (地利)
所有聯賽的重要性都遠大於盃賽,雖然開季扛著每周-50000的周收入,很需要杯賽的錢來平衡,但主力的時間調配還是必須以聯賽為主,有多餘心力才放給杯賽。

3. 各位置皆有理想球員 (人和)
Patrik Richtářík 及 Yu Kit Seng 的成長曲線剛好在賽季26達到理想點,隊伍最大的漏洞也找來了全能型小前鋒 Markus Seiler 補強,最後外線補上兩位經驗豐富的老將湊成短期 (2季內) 衝聯的拼圖。

4. 關鍵球員的穩定表現
Patrik Richtářík
Yu Kit Seng
Markus Seiler
要求球員穩定表現有兩個前提,首先是狀態保持必須做到整季平均狀態都有 8 以上,再來是依照球員能力找出適合他們發揮的戰術。

5. 可遇不可求的機緣
賽季23 選到的選秀狀元意外賣到 200 萬讓整個計畫整整提早了一個賽季,不可諱言的成為一個支撐球隊經濟命脈的及時雨。


總之,升到頂級聯賽也算達成了玩這遊戲的一個目標,在制定下一個目標之前,先嘗試在這裡存活下來吧!

註1:15/35 法則 代表的是「PG + SG + 替補」的薪資落在 15 萬左右、「SF + PF + C + 替補」的薪資落在 35 萬左右,總共計算 7 名球員,這樣的總薪資與人員配置個人認為是衝擊 I 聯最有效率的配法。不僅收支可以打平或負收入在 5 萬以內,只要再搭配 3 個薪資 3000 以下的免洗球員,也能達到理想的球員狀態控制。